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席卷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民众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英雄赞歌,以下是一些令人动容的英雄故事,以及相关地区在疫情期间的数据情况。
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院长的故事
2020年初,武汉成为疫情的中心,金银潭医院作为首批定点收治医院,承担了巨大的压力,院长张定宇虽然自己患有渐冻症,却始终坚守在一线,他带领全院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创造了"金银潭速度"——从接到指令到改造完成仅用48小时,新增床位600张。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数据,2020年1月23日至2月18日期间,金银潭医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超过1500例,其中重症和危重症占比达到65%,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上旬,医院单日最高接诊量达到243人次,医护人员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张定宇院长曾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钟南山院士的逆行壮举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初期就毅然前往武汉,2020年1月18日,他乘坐高铁赶往武汉,因为没有座位,只能在餐车就座,抵达武汉后,他立即投入工作,经过实地考察,确认了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在钟南山团队指导下,广东省在2020年1月至3月期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56例,治愈出院1297例,治愈率达到95.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重症救治方面,广东省的重症患者死亡率仅为1.2%,而同期全国重症患者平均死亡率为4.3%。
山东援鄂医疗队的奉献
山东省先后派出12批医疗队共计1797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于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连夜出发,抵达黄冈后立即投入工作,在黄冈期间,山东医疗队累计管理患者726人,其中重症、危重症189人,治愈出院638人。
黄冈市卫健委数据显示,在山东医疗队支援期间(2020年1月25日至3月18日),黄冈市累计确诊病例2907例,治愈出院2725例,治愈率从初期的不足50%提升至93.7%,特别是在重症监护方面,山东医疗队负责的ICU病区患者死亡率从最初的28.6%下降至9.3%。
快递小哥汪勇的凡人善举
武汉封城期间,快递员汪勇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解决了医护人员出行难、吃饭难的问题,他最初只是接送一名护士上下班,后来发展到协调共享单车、网约车资源,组建了一支30多辆车的志愿者车队,每天免费接送医护人员超过500人次。
根据武汉市交通局数据,在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封城期间,汪勇团队累计为医护人员提供出行服务超过2.3万次,运送医护人员超过7万人次,他们还为40多家医院协调配送餐食超过1.5万份,解决了近8000名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
火神山医院建设者的中国速度
2020年1月23日,武汉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火神山医院,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建设者、近千台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仅用10天就完成了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床位1000张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
根据施工方中建三局的数据,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共投入各类机械设备989台,现场施工人员峰值达到4500人,累计浇筑混凝土2.4万立方米,铺设HDPE防渗膜8万平方米,安装箱式房1650间,医院投入使用后,累计收治患者3059人,治愈出院2961人,治愈率达到96.8%。
社区工作者的坚守
武汉市江岸区永清街道的社区书记王琼,从疫情开始就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为居民送菜送药,她所在的社区有居民1.2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30%,疫情期间,她和同事们累计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超过1.5万次,代购药品2300余次。
根据江岸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数据,永清街道在2020年1月至4月期间累计排查居民4.8万人次,发现并转运疑似病例56例,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服务超过3000次,整个疫情期间,该社区没有发生一起因生活保障不到位引发的投诉事件。
科研工作者的日夜攻关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在疫情初期就投入疫苗研发工作,2020年1月26日,团队抵达武汉后立即展开科研攻关,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基因测序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3月16日,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根据科技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有5条技术路线的1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5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在疫苗研发过程中,全国共有30多家科研机构、30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攻关,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00亿元。
国际医疗队的跨国援助
中国在控制住国内疫情后,迅速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2020年4月,中国已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援助,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赴意大利的医疗队携带了31吨医疗物资,包括ICU病房设备、防护用品和药品。
根据外交部数据,2020年中国政府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套、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中国医疗专家组在海外累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超过2万人次,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超过7万份。
普通市民的自觉配合
北京市民李先生在2020年6月新发地疫情暴发后,主动报告自己曾到过市场,并自觉居家隔离,他所在的小区有居民12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小区居民积极配合核酸检测,三天内完成了全员检测。
北京市卫健委数据显示,在新发地疫情期间(2020年6月11日至7月6日),北京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188万人,日均检测量达到50万人份,全市设置采样场所480个,采样点位2422个,投入采样人员7589人,累计排查密切接触者8241人,全部落实隔离观察措施。
这些英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抗疫英雄的缩影,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2月,全国有超过2000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多人不幸殉职,在武汉抗疫期间,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他们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共同筑起了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评价:"中国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这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非凡付出和牺牲,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大爱无疆,这些英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抗击疫情的史册上,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