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新冠疫情中的青年英雄,新冠疫情中的青年英雄人物

新冠疫情中的青年英雄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青年挺身而出,用他们的勇气、智慧和奉献精神,筑起了一道道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他们或许是医护人员、志愿者、科研人员,又或是普通社区工作者,但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青年英雄,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新冠疫情中的青年英雄,新冠疫情中的青年英雄人物

青年医护人员的无畏坚守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全国各地的青年医护人员纷纷请战,奔赴抗疫一线,以武汉为例,2020年1月23日封城后,全国共有4.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90后、00后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1月至4月期间,武汉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333例,其中重症病例11000余例,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数量,青年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据不完全统计,仅武汉市就有超过3000名90后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连续工作超过40天,平均每人每天接诊患者20-30人次。

一位来自广州的95后护士小李回忆道:"当时我们接管了武汉某方舱医院的一个病区,共有200张床位,全部住满,我们8名护士要负责整个病区的护理工作,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8-10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护目镜上全是雾气,脸上被口罩勒出深深的痕迹,但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除了医护人员,无数青年志愿者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承担着物资运输、社区排查、心理疏导等繁重工作,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2月至6月期间,全市共有12.5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00万小时。

在物资运输方面,青年志愿者组建了"爱心车队",24小时待命运送医疗物资,据统计,仅武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就组织了3000余辆私家车参与运输,累计运送医疗物资超过5000吨,为200多家医疗机构解决了物资短缺问题。

社区防控是另一重要战场,在上海市,2022年3月至5月疫情期间,全市动员了超过8万名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他们负责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配送、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以浦东新区为例,志愿者平均每天要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超过10万份,爬楼次数平均每人每天超过50层。

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00后志愿者小王分享了他的经历:"我们小组负责一个老旧小区的物资配送,没有电梯,每天要爬楼几十趟,最忙的时候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1点,腿都肿了,但听到居民们的一声声'谢谢',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突破

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青年科研人员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4岁,他们在极短时间内成功研发了新冠灭活疫苗,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12月,中国新冠疫苗接种量已超过26亿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8.6%。

在病毒基因测序方面,清华大学医学院的青年科研团队在疫情初期迅速解析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被引用超过5000次。

核酸检测技术的改进也离不开青年科研人员的努力,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平均年龄28岁的团队研发出了快速核酸检测方法,将检测时间从原来的4-6小时缩短至30分钟,大大提高了筛查效率,这项技术在2021年Delta变异株流行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年社区工作者的细致服务

在基层社区,青年工作者用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筑起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以深圳市为例,2022年1月至3月疫情期间,全市有超过2万名青年社区工作者参与防控工作,平均每人每天要拨打100多个排查电话,走访50多户家庭。

数据统计显示,深圳市南山区某社区的青年工作者小张,在疫情期间累计排查了3000多名居民的健康状况,为200多户居家隔离家庭提供生活服务,处理各类疫情相关咨询500余次,她说:"虽然工作很琐碎,但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疫情防控的大局,我们必须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在疫情信息统计方面,青年工作者也展现了出色的数据处理能力,杭州市某街道的95后工作人员小李开发了一套疫情数据自动分析系统,将原本需要6小时完成的数据整理工作缩短至3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后被推广至全市使用,累计处理疫情数据超过1000万条。

青年企业家的责任担当

面对疫情冲击,许多青年企业家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多家由青年创办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1月至4月,全国口罩日产量从800万只迅速提升至1.16亿只,增幅达1350%;医用防护服日产量从不足1万件增至30万件。

某青年企业家创办的医疗器械公司在疫情期间改造生产线,专门生产医用防护口罩,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20年2月至5月期间共生产口罩5000万只,其中3000万只捐赠给了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公司负责人表示:"虽然短期内损失了一些利润,但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在科技抗疫方面,青年创业者开发的健康码系统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截至2021年底,全国健康码累计使用次数超过600亿次,覆盖10亿多人口,这套系统由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团队开发完成,仅用两周时间就上线运行。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青年

中国青年的抗疫表现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特别提到:"中国青年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据统计,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援助,其中许多医疗队成员都是90后青年。

在援外医疗队中,青年医护人员占比超过40%,以援助意大利的医疗队为例,30名队员中有12名是90后,他们带去了中国抗疫的宝贵经验,意大利当地医院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医疗队协助期间,重症患者死亡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中国青年科学家也与全球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截至2021年6月,中国科研人员在SCI期刊上发表新冠相关论文超过1万篇,其中第一作者为35岁以下青年的占比达60%,这些研究成果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冠疫情是一场考验,也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从医护人员到志愿者,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无数青年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一代,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青春和热血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正如一位青年医生所说:"我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选择了挺身而出。"这种精神将激励更多青年在未来的挑战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各省市卫健委官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相关科研论文及新闻报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