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新冠疫情中国贸易,新冠疫情中国贸易现状

数据深度分析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大国,其贸易数据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将基于权威数据来源,详细分析疫情期间中国贸易的具体表现,包括进出口总额、主要贸易伙伴变化、关键商品类别波动等,并通过具体时段的数据举例,揭示疫情对中国贸易格局的深刻影响。

新冠疫情中国贸易,新冠疫情中国贸易现状

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初期的贸易冲击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0年1-3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进口3.24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983.3亿元,收窄80.6%,这一阶段正值国内疫情最严峻时期,严格的防控措施导致工厂停工、物流受阻,对出口造成显著冲击。

具体来看,2020年2月单月数据尤为惨淡:进出口总值1.8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9%,其中出口下降23.2%至8218亿元,进口下降8.1%至9906亿元,这一数据创下了自2016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主要贸易伙伴中,对欧盟出口下降33.6%,对美国出口下降28.2%,对日本出口下降24.5%,反映出全球需求在疫情初期的急剧萎缩。

2020年第二季度:复苏迹象初现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2020年4月开始中国贸易数据出现明显改善,4月当月进出口总值2.5万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较3月收窄8.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8.2%;进口1.09万亿元,下降10.2%,这一"出口强、进口弱"的格局成为疫情期间中国贸易的典型特征。

2020年第二季度整体数据更为乐观:进出口总值7.67万亿元,同比下降0.2%,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其中出口4.14万亿元,增长4.5%;进口3.53万亿元,下降5.2%,值得注意的是,4月和5月中国对美出口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分别为9.1%和1.2%,显示出中国供应链的强大韧性。

医疗物资出口激增:疫情下的特殊增长点

疫情期间,中国医疗物资出口成为亮点,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全国共验放出口防疫物资价值1344亿元,包括509亿只口罩、2.16亿件防护服、8103万副护目镜、1.62亿人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等,其中5月份防疫物资出口达562亿元,环比增长37.7%,创下单月新高。

具体到主要市场,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防疫物资1058亿元,增长41.3%;对美国出口912亿元,增长302%;对日本出口217亿元,增长45%,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尤为突出,2020年全年出口额达1.06万亿元,增长41.5%,其中呼吸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5倍。

2021年:贸易全面复苏与结构变化

进入2021年,中国贸易呈现全面复苏态势,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进口17.37万亿元,增长21.5%;贸易顺差4.36万亿元,扩大20.2%,这一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远超疫情前水平。

分季度看,2021年一季度进出口8.47万亿元,同比增长29.2%;二季度9.59万亿元,增长25.2%;三季度10.23万亿元,增长15.2%;四季度10.81万亿元,增长16.3%,尽管增速逐季放缓,但绝对规模持续扩大,显示出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主要贸易伙伴方面,2021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5.67万亿元,增长19.7%;对欧盟进出口5.35万亿元,增长19.1%;对美国进出口4.88万亿元,增长20.2%,东盟连续第二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反映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疫情期间加速。

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爆发式增长

疫情期间,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呈现爆发式增长,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元,增长24.5%,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达24.5亿票,同比增长63.3%。

以具体平台为例,2021年"双十一"期间(11月1-11日),海关共处理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2458万票,同比增长24.3%;货值58.6亿元,增长27.6%,其中进口清单1967万票,货值45.3亿元;出口清单491万票,货值13.3亿元。

区域贸易差异:以上海为例

海市为例,2020年1-2月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进出口总值4537.5亿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出口1761.4亿元,下降17.5%;进口2776.1亿元,下降5.9%,但到2020年全年,上海进出口总值达到3.48万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逆势回升。

2021年,上海外贸进一步加速,全年进出口总值4.06万亿元,增长16.5%,其中出口1.57万亿元,增长14.6%;进口2.49万亿元,增长17.7%,特别是集成电路出口2068.3亿元,增长11.6%;进口4156.1亿元,增长9.9%,显示出高科技产品在疫情期间的强劲需求。

2022年:疫情影响持续与外部环境变化

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11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17.67万亿元,增长13.8%;进口13.4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4.23万亿元,扩大53.7%,尽管面临国内疫情反复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外贸仍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分月度看,2022年3月进出口总值3.21万亿元,同比增长5.8%;4月受上海等地疫情影响,增速回落至0.1%;5月回升至9.6%;6月进一步加速至14.3%,这种波动反映出疫情局部暴发对区域供应链的冲击,以及随后的快速修复能力。

重点商品中,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0.04万亿元,增长10%,占出口总值的56.8%;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18万亿元,增长1.9%;手机6722.5亿元,增长7.8%,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19万亿元,增长12.7%,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8814.5亿元,增长11.1%。

疫情下中国贸易的韧性与转型

新冠疫情对中国贸易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尽管初期受到严重冲击,但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快速恢复能力,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在复杂环境下仍保持增长。

疫情加速了中国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医疗物资、机电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占比提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合作深化,这些变化将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影响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商务部公开数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