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疫情形势严峻,防控不容松懈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已持续影响全球三年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2023年3月,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7.6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80万例,中国作为最早发现疫情的国家之一,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内疫情数据追踪
以2022年12月为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据如下:
-
12月1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427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本土病例4233例(广东1782例,北京942例,山西193例,重庆189例,云南173例,四川169例,浙江114例,黑龙江87例,福建83例,河南81例)。
-
12月5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504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本土病例4988例(广东2120例,北京1163例,重庆460例,四川259例,河南163例,福建122例,黑龙江106例,浙江84例,海南70例,山西55例)。
-
12月10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533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9例,本土病例5282例(广东2233例,北京1369例,重庆460例,山西189例,黑龙江178例,天津128例,山东122例,青海109例,河北105例,河南95例)。
-
12月15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456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6例,本土病例4511例(广东1959例,北京1185例,重庆356例,山西189例,黑龙江178例,天津128例,山东122例,青海109例,河北105例,河南95例)。
-
12月20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403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8例,本土病例3983例(广东1868例,北京1024例,重庆356例,山西189例,黑龙江178例,天津128例,山东122例,青海109例,河北105例,河南95例)。
-
12月25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376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5例,本土病例3720例(广东1689例,北京892例,重庆356例,山西189例,黑龙江178例,天津128例,山东122例,青海109例,河北105例,河南95例)。
-
12月31日0—24时,新增确诊病例351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3例,本土病例3469例(广东1589例,北京823例,重庆356例,山西189例,黑龙江178例,天津128例,山东122例,青海109例,河北105例,河南95例)。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22年12月全国疫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最高达到5282例(12月10日),最低为3469例(12月31日),广东、北京、重庆等地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
重点地区疫情分析
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2月疫情数据如下:
- 12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42例
- 12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63例
- 12月1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69例
- 12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85例
- 12月2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024例
- 12月2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92例
- 12月3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23例
北京市在12月10日达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高峰(1369例),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北京市政府迅速采取分级分类诊疗措施,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
再看广东省疫情数据:
- 12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82例
- 12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20例
- 12月1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33例
- 12月1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959例
- 12月20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868例
- 12月2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89例
- 12月3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89例
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疫情防控压力巨大,数据显示,广东省在12月10日达到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高峰(2233例),之后逐步回落,广东省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丰富优势,科学调配医疗力量,确保了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对比2020年初疫情暴发时的数据,我国疫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以武汉市为例:
-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时,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495例
- 2020年2月12日达到峰值,单日新增确诊病例13436例(含临床诊断病例)
- 2020年3月18日,武汉首次实现新增确诊病例零报告
而到了2022年12月,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更强,但全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仅为5282例,远低于2020年初的水平,这充分证明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疫苗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总人数达13.1亿,全程接种12.7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2.4亿,具体数据如下:
- 3-17岁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5%以上
- 18-59岁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8%以上
- 6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91%以上
- 8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76%以上
高水平的疫苗接种率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研究表明,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可降低90%以上。
医疗资源保障充足
为应对疫情高峰,全国各地加强医疗资源储备,截至2022年12月:
- 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达18.1万张,较疫情前增加46%
- 全国ICU医师总数达8.05万人,较疫情前增加136%
- 全国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张,较疫情前增加295%
-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
医疗资源的扩充确保了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2月:
- 开放发热门诊(诊室)1423个
- 增加急诊留观床位2411张
- 二级以上医院ICU床位增至6300张
- 可转换ICU床位超过7000张
科学精准防控策略
我国疫情防控策略根据疫情形势不断优化调整,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2月7日,又公布新十条优化措施,包括:
- 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 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 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 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 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 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
-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 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 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 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这些措施既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又体现了科学精准、因时因势的防控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大考,三年来,中国抗疫斗争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调整防控措施,统一规则、分类指导、防范风险,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