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新冠疫情中的广播电视,新冠疫情中的广播电视是什么

新冠疫情中的广播电视

新冠疫情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对全球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广播电视在疫情期间承担了传播权威信息、普及防疫知识、缓解公众焦虑等重要职责,疫情也对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和商业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

新冠疫情中的广播电视,新冠疫情中的广播电视是什么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达到9214.6亿元,同比增长13.66%,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实际创收收入7711.76亿元,同比增长13.39%,这一数据表明,尽管面临疫情冲击,广播电视行业仍保持了较强的韧性。

疫情期间广播电视的应急报道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迅速启动应急报道机制,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020年1月20日至4月8日期间,央视新闻频道共播出疫情防控相关新闻超过1.2万条,累计时长超过600小时。《新闻联播》栏目播出疫情防控报道超过800条,平均每天播出相关新闻超过10条。

地方广播电视机构也积极响应,以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为例,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后,湖北广电迅速调整节目编排,全天候滚动播出疫情防控信息,据统计,湖北卫视在疫情期间日均播出疫情防控相关内容超过18小时,占全天节目总量的75%以上。

疫情期间广播电视收视数据变化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媒介消费习惯,广播电视收视率出现显著波动,根据CSM媒介研究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1月24日-2月9日),全国电视收视率同比上涨18.1%,人均收视时长增加30分钟,新闻类节目收视率涨幅最为明显,达到42.3%。

具体到地区数据,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期),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同比上涨23.5%,北京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收视率同比增长35.6%,新闻节目《北京新闻》单日最高收视率达到8.72%,创下近五年新高。

广播收听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广播收听率同比上涨12.3%,交通广播和新闻综合频率涨幅最为明显,分别达到15.7%和14.2%,以广东省为例,2020年2月,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频率日均收听率达到3.85%,同比上涨18.5%。

广播电视在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服务

疫情期间,广播电视充分发挥了公共服务功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4月,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累计制作播出疫情防控公益广告超过50万条次,累计播出时长超过300万分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科学防疫》系列公益广告在全国范围内播出超过20万次。

教育类节目也得到加强,2020年2月17日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教育部推出"空中课堂",通过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网络向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在线教育服务,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全国共有1.8亿中小学生通过广播电视接受在线教育,累计播出课程超过5万课时。

疫情期间广播电视技术创新

疫情催生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技术创新,虚拟制作、远程协作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湖南卫视为例,2020年2月至5月期间,通过云端制作技术完成了12档综艺节目的录制,参与艺人超过200人次,全部采用远程连线方式完成。

5G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也加速推进,2020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使用5G网络完成"云制播",实现了北京、武汉两地演播室的实时互动,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国广播电视机构共开展5G相关应用试点超过100项。

广播电视行业的经济影响

疫情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广告收入造成冲击,根据CTR媒介智讯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27.7%,其中电视广告下滑28.8%,广播广告下滑29.5%,具体到月份,2020年2月电视广告收入同比下降达到39.7%,创下历史最大跌幅。

不同品类广告表现差异明显,医药保健类广告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电视医药广告投放量同比增长15.3%,以央视为例,2020年1-3月医药类广告收入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18.6%。

疫情期间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机构在疫情期间加强了国际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频道在2020年1月至4月期间,用44种语言发布疫情防控报道超过4万条,海外总阅读量超过50亿次,关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获得超过2000万次观看。

地方广电机构也积极参与国际传播,上海广播电视台外语频道在疫情期间制作多语种防疫节目,通过海外合作媒体在30多个国家播出,累计覆盖受众超过1亿人次。

广播电视从业者的抗疫贡献

广播电视从业者在疫情期间表现出高度职业精神,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国有超过1万名广播电视记者深入抗疫一线采访报道,以湖北广播电视台为例,疫情期间有326名记者编辑坚守岗位,其中58人连续工作超过60天。

这种奉献精神也得到了认可,2020年9月,全国有35家广播电视机构和128名个人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个人"荣誉称号。

后疫情时代广播电视的转型

疫情加速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根据《2021年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0年全国广电机构新媒体账号数量同比增长42.3%,新媒体内容产量增长65.7%,以"央视频"为例,该平台在疫情期间日活跃用户数峰值突破1000万,较2019年底增长近10倍。

云技术应用也大幅增加,2020年,全国省级以上广电机构中已有87%部署了云制作系统,较2019年提高32个百分点,浙江广电集团的"中国蓝云"平台在疫情期间支撑了超过2000小时的节目制作。

新冠疫情是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一次大考,也是一次转型机遇,从数据来看,广播电视在疫情期间不仅坚守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还通过技术创新和内容优化实现了逆势发展,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广播电视行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公众提供权威信息和精神文化产品。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CSM媒介研究、赛立信媒介研究、CTR媒介智讯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公开报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