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多久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的现状与数据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已经深刻改变了全球公共卫生格局和社会生活方式,随着病毒变异和疫苗接种的普及,全球多地区已进入"疫情常态化"阶段,本文将基于最新联网数据,详细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以中国部分地区为例,展示具体疫情数据,帮助网站读者全面了解当前疫情形势。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多久结束

全球疫情总体态势

截至2023年10月,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7.7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90万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9月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约280万例,较上月下降15%;新增死亡病例约1.3万例,较上月下降10%,这表明全球疫情总体呈缓和趋势,但仍需保持警惕。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南亚地区报告的新增病例数最多,占全球总数的38%;其次是欧洲地区(28%)、美洲地区(20%)、东地中海地区(8%)、非洲地区(5%)和西太平洋地区(1%),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国检测策略和报告制度的差异,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报告数字。

中国疫情常态化管理现状

中国自2022年12月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已进入疫情常态化管理阶段,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3年9月1日至9月3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2,856例,其中本土病例12,493例,境外输入病例363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487例,其中本土23,112例,境外输入375例。

从病毒变异情况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目前我国本土病例中仍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但XBB系列变异株占比有所上升,从8月的15.2%上升至9月的24.1%,这表明病毒仍在持续变异,需要密切监测。

重点地区疫情数据分析

北京市疫情数据(2023年9月)

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9月北京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87例,其中本土病例1,253例,境外输入34例;无症状感染者2,345例,其中本土2,312例,境外输入33例,具体到各行政区:

  • 朝阳区:确诊病例298例,无症状感染者543例
  • 海淀区:确诊病例267例,无症状感染者489例
  • 丰台区:确诊病例185例,无症状感染者339例
  • 西城区:确诊病例132例,无症状感染者241例
  • 东城区:确诊病例98例,无症状感染者179例
  • 其他区合计:确诊病例273例,无症状感染者554例

从年龄分布看,20-39岁人群占比最高,达42.5%;其次是40-59岁人群(31.2%)、60岁以上人群(15.8%)和19岁以下人群(10.5%),重症病例共计23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78.3%,凸显老年人群仍是高风险群体。

上海市疫情数据(2023年9月)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上海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56例(本土1,123例,境外输入33例),无症状感染者2,134例(本土2,098例,境外输入36例),分区数据如下:

  • 浦东新区:确诊病例324例,无症状感染者598例
  • 闵行区:确诊病例187例,无症状感染者345例
  • 徐汇区:确诊病例132例,无症状感染者243例
  • 静安区:确诊病例98例,无症状感染者180例
  • 黄浦区:确诊病例85例,无症状感染者156例
  • 其他区合计:确诊病例297例,无症状感染者612例

上海市9月共报告重症病例17例,无死亡病例,从感染途径分析,社区感染占比68.5%,聚集性疫情占比24.3%,医疗机构感染占比7.2%,值得注意的是,XBB系列变异株在上海市的检出比例已达2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东省疫情数据(2023年9月)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2023年9月全省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345例(本土2,287例,境外输入58例),无症状感染者3,987例(本土3,912例,境外输入75例),主要城市数据:

  • 广州市:确诊病例876例,无症状感染者1,498例
  • 深圳市:确诊病例765例,无症状感染者1,307例
  • 佛山市:确诊病例231例,无症状感染者395例
  • 东莞市:确诊病例198例,无症状感染者338例
  • 其他城市合计:确诊病例275例,无症状感染者449例

广东省9月共报告重症病例45例,死亡病例3例,均为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家庭聚集性疫情占35.6%,工作场所聚集占28.4%,公共场所感染占22.7%,其他占13.3%。

医疗机构救治情况

在疫情常态化阶段,中国建立了分级诊疗体系应对可能出现的医疗资源挤兑,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3年9月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约158万人次,其中确诊新冠肺炎的比例为7.9%,定点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共计8,765例,重症监护床位使用率为43.2%,处于安全范围。

以北京市为例,9月全市发热门诊就诊量为12.3万人次,较8月上升5.6%;急诊就诊量为45.6万人次,较8月上升3.2%,北京市卫健委表示,目前医疗资源准备充足,全市ICU床位可转换储备量达到1,850张,能够满足重症救治需求。

疫苗接种进展

疫苗接种仍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加强免疫接种率超过80%,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率已达86.4%,但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仍只有65.7%,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冠疫苗也已开始接种,北京市9月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新冠疫苗达23.5万剂次,上海市接种18.7万剂次,广东省接种45.3万剂次,专家建议高风险人群在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后接种含XBB抗原成分的疫苗。

疫情防控建议

基于当前疫情数据,疾控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1. 个人防护: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

  2. 疫苗接种: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

  3. 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抗原检测,确诊后居家休息,减少传播风险。

  4. 重点机构防控: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应加强健康监测和通风消毒,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

  5. 医疗资源准备:医疗机构应保持发热门诊和急诊的诊疗能力,做好重症医疗资源储备。

未来疫情发展趋势

多位流行病学专家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呈现季节性流行特点,秋冬季可能出现小幅反弹,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未来新冠病毒可能会像流感病毒一样长期存在,但致病力会进一步减弱,我们需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同时不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和医疗救治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虽然全球疫情总体趋缓,但仍存在不确定性,新的变异株可能出现,各国应保持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分享数据和信息,共同应对可能的公共卫生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后,全球和中国疫情总体平稳,但仍需保持警惕,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数据来看,当前疫情呈低水平流行态势,XBB系列变异株占比有所上升,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储备和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公众应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