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最新数据追踪
近期全国本土疫情概况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通报,2023年11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以下是具体数据:
-
11月1日0—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09例,其中广东136例,新疆53例,福建39例,黑龙江31例,四川30例,重庆26例,山西19例,内蒙古16例,北京15例,河南13例,湖南10例,云南10例,陕西7例,江苏5例,浙江5例,山东4例,甘肃4例,青海3例,广西2例,宁夏1例。
-
11月2日0—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1例,其中广东219例,新疆82例,福建49例,内蒙古35例,北京29例,山西22例,陕西20例,江苏16例,湖南15例,四川13例,河南9例,山东8例,重庆8例,甘肃7例,云南6例,黑龙江5例,浙江4例,青海3例,广西2例。
-
11月3日0—24时: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57例,其中广东319例,内蒙古114例,福建76例,重庆52例,山西35例,四川34例,北京32例,湖南31例,陕西20例,新疆13例,山东12例,河南11例,黑龙江9例,江苏8例,甘肃7例,青海6例,云南5例,辽宁4例,浙江3例,贵州3例,天津2例,广西2例,宁夏1例。
重点地区疫情数据分析
广东省疫情情况
广东省近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主要集中在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等地,以下是具体数据:
-
11月1日:新增136例,其中广州市93例(海珠区51例、白云区22例、天河区10例、荔湾区6例、越秀区4例),深圳市18例,佛山市12例,东莞市5例,江门市4例,阳江市2例,茂名市1例,梅州市1例。
-
11月2日:新增219例,其中广州市168例(海珠区89例、白云区42例、天河区18例、荔湾区10例、越秀区9例),深圳市25例,佛山市14例,东莞市6例,江门市3例,阳江市2例,茂名市1例。
-
11月3日:新增319例,其中广州市232例(海珠区126例、白云区58例、天河区28例、荔湾区12例、越秀区8例),深圳市42例,佛山市25例,东莞市10例,江门市5例,阳江市3例,茂名市2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疫情情况
新疆近期疫情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
-
11月1日:新增53例,其中乌鲁木齐市32例(天山区15例、沙依巴克区9例、高新区5例、水磨沟区3例),伊犁州伊宁市11例,巴州库尔勒市5例,塔城地区乌苏市3例,昌吉州昌吉市2例。
-
11月2日:新增82例,其中乌鲁木齐市51例(天山区23例、沙依巴克区14例、高新区8例、水磨沟区6例),伊犁州伊宁市18例,巴州库尔勒市7例,塔城地区乌苏市4例,昌吉州昌吉市2例。
-
11月3日:新增13例,其中乌鲁木齐市8例(天山区4例、沙依巴克区2例、高新区1例、水磨沟区1例),伊犁州伊宁市3例,巴州库尔勒市2例。
其他重点省市疫情数据
福建省疫情情况
福建省近期疫情主要集中在福州市:
-
11月1日:新增39例,其中福州市37例(晋安区15例、鼓楼区10例、仓山区8例、台江区4例),厦门市2例。
-
11月2日:新增49例,其中福州市46例(晋安区19例、鼓楼区12例、仓山区9例、台江区6例),厦门市3例。
-
11月3日:新增76例,其中福州市73例(晋安区31例、鼓楼区18例、仓山区14例、台江区10例),厦门市3例。
重庆市疫情情况
重庆市近期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
11月1日:新增26例,其中渝北区8例,九龙坡区6例,江北区5例,沙坪坝区4例,南岸区3例。
-
11月2日:新增8例,其中渝北区3例,九龙坡区2例,江北区2例,沙坪坝区1例。
-
11月3日:新增52例,其中渝北区18例,九龙坡区12例,江北区10例,沙坪坝区7例,南岸区5例。
全国疫情趋势分析
从近期数据来看,全国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
地域分布: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新疆、福建、重庆等省市,其中广东省新增病例数占全国总数比例较高。
-
增长趋势:11月1日至3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从409例上升至757例,增长幅度较大。
-
重点城市:广州市、乌鲁木齐市、福州市、重庆市等城市新增病例数较多,需重点关注。
-
防控措施:各地已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和隔离管控等措施,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扩散。
疫情防控建议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建议公众:
-
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常通风。
-
减少聚集活动: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
主动配合检测:按照当地要求参加核酸检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
关注官方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和防控政策,不信谣、不传谣。
-
接种疫苗: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各地新增本土病例数据提醒我们不可松懈,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信心控制疫情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请广大公众继续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