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人民日报新冠疫情时评,人民日报新冠疫情时评文章

共克时艰,守护人民健康

人民日报新冠疫情时评,人民日报新冠疫情时评文章

新冠疫情自暴发以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文将通过具体数据,回顾疫情期间的防控成效,展现中国力量与中国担当。

疫情数据回顾:以科学防控应对挑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3月,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以吉林省为例,3月1日至3月15日,该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268例,无症状感染者7289例,单日最高新增确诊病例突破3000例,面对严峻形势,吉林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并调集全国医疗资源支援,最终在4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

同样,上海市在2022年4月遭遇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冲击,单日新增感染者一度突破2万例,4月1日至4月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4644例,无症状感染者542421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4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建立方舱医院120余个,提供床位30余万张,最终在5月底实现疫情有效控制。

疫苗接种:筑牢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手段,截至2023年1月,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亿剂次,全程接种率超过90%,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达6%,80岁以上高龄老人接种率提升至4%,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2月加强免疫接种人数突破2000万,第三针接种率达5%,有效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风险。

医疗资源保障:全力守护生命防线

在疫情高峰期间,全国医疗机构迅速扩容重症救治能力,以2023年1月为例,全国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由1万张增加至6万张,ICU床位占比从4%提升至6%,北京市在2022年12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热门诊日接诊量从94家增至12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覆盖率超过98%,确保患者“应治尽治”。

经济与社会运行:统筹防控与发展

尽管疫情对经济造成短期冲击,但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2022年,我国GDP总量突破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数字经济规模达2万亿元,占GDP比重5%,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地政府出台稳就业政策,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国际抗疫合作: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全球提供抗疫援助,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向153个国家15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累计出口口罩4385亿只、防护服8亿件、检测试剂1亿人份,并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团结一心,迈向胜利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意志和科学的措施,一次次战胜疫情挑战,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巩固防控成果,同时推动经济复苏,保障民生福祉,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克时艰,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