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新冠疫情对我国科学技术,新冠疫情中的中国科技

新冠疫情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影响与数据观察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也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具体数据,分析疫情对我国科技领域的多方面影响,并展示疫情期间的部分患者数据以供参考。

新冠疫情对我国科学技术,新冠疫情中的中国科技

疫情对我国科研投入与产出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243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虽较2019年回落2.3个百分点,但在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仍保持较高水平,基础研究经费为1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应用研究经费为2757.2亿元,增长10.4%;试验发展经费为20168.9亿元,增长10.2%。

在科研产出方面,2020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提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2020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46.38万篇,比2019年增加19.8%,特别是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激增,截至2021年6月,中国学者已在国际期刊发表新冠研究论文超过2万篇,占全球总量的约30%。

疫情防控科技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疫情期间,我国在多个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疫苗研发:中国是全球首个开展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的国家,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有7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疫苗年产能超过50亿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于2020年12月30日获批附条件上市,有效率79.34%。

  2. 诊断技术:2020年1月,中国科学家仅用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出病毒毒株,华大基因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于2020年1月26日获批上市,检测时间缩短至2小时。

  3. 人工智能应用:阿里达摩院研发的AI诊断系统可在20秒内完成CT影像分析,准确率达96%;百度开发的线性时间算法将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

疫情期间典型地区患者数据示例

以2021年1月河北省疫情为例(数据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1月2日至1月31日,河北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38例,其中石家庄市报告871例(占92.9%),邢台市报告67例(占7.1%),按性别划分,男性482例(51.4%),女性456例(48.6%),年龄分布为:0-17岁28例(3.0%),18-59岁710例(75.7%),60岁及以上200例(21.3%)。

具体到石家庄市疫情发展:

  • 1月2日:新增确诊病例1例
  • 1月3日:新增确诊病例4例
  • 1月4日:新增确诊病例11例
  • 1月5日:新增确诊病例19例
  • 1月6日:新增确诊病例50例
  • 1月7日:新增确诊病例31例
  • 1月8日:新增确诊病例14例
  • 1月9日:新增确诊病例44例
  • 1月10日:新增确诊病例77例(峰值) 此后日新增逐渐下降,至1月31日降至个位数。

重症病例方面,河北省此轮疫情累计报告重症病例89例,占确诊病例总数的9.5%,治愈出院病例开始于1月14日,至1月31日累计治愈出院120例。

疫情催生的科技创新模式

  1. 远程协作科研:疫情期间,我国科研人员通过云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的比例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学者参与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量较2019年增长15%,其中生命科学领域增长达23%。

  2. 数字化转型加速: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38.6%,同比名义增长9.7%,在线教育、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3. 生物医药产业突破: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45%,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较2019年增长40%。

疫情对科技人才培养的影响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至111.4万人,比上年增加19.7万人,增幅21.4%,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扩招比例最高,达30%以上。

在线教育方面,2020年上半年,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在线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35亿人次,教育部推出的"学堂在线"国际版覆盖了215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过1000万。

疫情后科技发展趋势展望

根据《"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未来我国将在以下领域重点布局:

  1.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布局建设P4实验室,2025年前实现省级P3实验室全覆盖。

  2. 数字技术: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5G网络用户普及率超过56%。

  3. 人工智能:重点突破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4. 生命健康:加快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2025年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亿元。

新冠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加速了我国科技创新步伐,特别是在生物医药、数字技术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科技体系在疫情压力下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随着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国科技实力必将进一步提升,为全球疫情防控和科技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