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画网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制度,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制度内容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制度

疫情防控背景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已有超过6.7亿确诊病例,死亡人数超过680万(截至2023年3月数据),中国作为最早发现疫情的国家之一,迅速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知识制度,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制度,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制度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12月7日至2023年1月8日,全国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

疫情防控核心措施

疫苗接种数据

截至2023年1月2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8亿剂次,接种总人数达13.10亿,完成全程接种12.76亿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8.28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2.41亿人,完成全程接种2.30亿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1.3%和87.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6亿人。

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2年12月,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6300万剂次,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95%,8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率超过85%。

核酸检测制度

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建立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体系,以2022年5月为例,北京市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达到1800万人次,上海市单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850万人次,2022年1-11月,全国累计开展核酸检测超过114亿人次。

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在2022年11月疫情高峰期,单日核酸检测量最高达到5800万人次,广州市在2022年11月7日至30日期间,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53亿人次,平均每日检测量达到637万人次。

医疗资源准备

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数量从2022年12月的1.4万个增加到2023年1月的1.6万个;重症床位从19.8万张增加到40.4万张,以浙江省为例,2023年1月,全省开放发热门诊诊间数从824间增至2478间,日接诊能力从4万人次提升至30万人次。

典型地区疫情数据分析

上海市2022年春季疫情数据

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8101例,无症状感染者591499例,疫情高峰期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最高达到27605例(4月13日),全市累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975例,死亡588例,病死率约为0.09%。

在医疗资源方面,上海市启用了6家市级定点医院和34家区级定点医院,共设置床位8.8万张;建设方舱医院32个,床位16.7万张;改造后备定点医院66家,床位8.1万张。

北京市2022年冬季疫情数据

202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1886例,无症状感染者25643例,疫情高峰期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最高达到7847例(12月11日),全市累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2156例,死亡847例,病死率约为1.8%。

在医疗资源方面,北京市开放发热门诊349家,日接诊能力从1.8万人次提升至4.3万人次;ICU床位从2200张增至6300张,增幅达186%。

广东省2022年秋季疫情数据

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广东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2356例,无症状感染者287653例,疫情高峰期单日新增阳性感染者数量最高达到10731例(11月22日),全省累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1842例,死亡326例,病死率约为0.1%。

在医疗资源方面,广东省设置定点医院83家,床位5.6万张;建设方舱医院31个,床位15.2万张;ICU床位从4550张增至1.2万张,增幅达164%。

疫情防控成效评估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新冠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以2022年12月为例,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在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回落至11.0万人次,较峰值下降96.2%。

在重症救治方面,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之后持续下降,2月6日下降至0.6万,较峰值下降95.3%。

疫情防控经验总结

  1. 疫苗接种成效显著: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覆盖率超过90%,有效降低了重症和死亡风险,研究显示,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的人群重症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未接种人群。

  2. 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全国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缓解了医疗资源挤兑问题,以北京市为例,2022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诊量占全市发热门诊总量的60%以上。

  3. 医疗资源动态调整:全国ICU床位数量在短时间内实现倍增,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储备充足,以江苏省为例,2023年1月全省ICU床位从5800张增至1.5万张,增幅达159%。

  4. 重点人群保护到位: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一人一档"管理,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75%以上。

未来防控建议

  1. 继续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加强免疫接种,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免疫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可降低90%以上。

  2. 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全国已建立哨点医院监测网络,覆盖了831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401家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哨点医院。

  3.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2023年,国家计划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制氧机、指夹式血氧仪等设备,实现全覆盖。

  4. 健全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制度,国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以抗原检测试剂为例,日产能从2022年初的1000万人份提升至年底的1.1亿人份。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规范,中国将继续优化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全球抗疫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