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作出贡献的人
新冠疫情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全球各地涌现出无数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医护人员、科研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担当为人类战胜疫情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将聚焦这些抗疫英雄,并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卓越贡献。
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
医护人员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全球各地的医护人员冒着极高的感染风险,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以中国武汉市为例,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封城期间,全国共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其中武汉市接收了3.86万名援鄂医疗队员,这些医护人员在武汉期间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5.5万例,治愈出院4.4万例,治愈率达到80%以上。
具体数据显示,2020年2月高峰期,武汉市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达到3910例(2月12日数据),而到3月18日,这一数字已降至1例,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据统计,援鄂医疗队员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防护服穿戴时间最长达到8小时不脱卸,全国共有超过2000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其中部分人不幸牺牲。
科研工作者的关键突破
在疫苗和药物研发方面,科研工作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中国科兴疫苗为例,从2020年1月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到2021年2月获得附条件上市批准,仅用了一年时间,截至2022年6月,科兴疫苗全球累计接种量超过28亿剂次,覆盖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数据表明,科兴疫苗在巴西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对预防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50.7%,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有效率则高达100%,在印度尼西亚的真实世界研究中,接种两剂科兴疫苗后,医务人员中的感染风险降低了94%,住院风险降低了96%,死亡风险降低了98%。
mRNA疫苗方面,辉瑞-BioNTech疫苗从研发到获得紧急使用授权仅用了10个月,截至2022年3月,该疫苗已在全球接种超过25亿剂,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疫苗对有症状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95%,对重症的保护效力为89%。
基层工作者的坚守
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2022年4月疫情期间,全区共组织3.2万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累计完成核酸检测采样超过2000万人次,排查密切接触者1.2万人,转运隔离人员8000余人。
具体到某个社区,如朝阳区某街道在2022年4月22日至5月15日的疫情中,共组织核酸检测38轮,累计检测居民56万人次,发现阳性病例42例,全部及时转运治疗,社区工作者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为居民配送生活物资超过1.5万次,解决居民就医需求300余次。
物流保障人员的辛勤付出
疫情期间,物流行业工作人员确保了物资的正常流通,以顺丰速运为例,2020年1月23日至3月31日期间,该公司在湖北省共运送医疗防疫物资超过1.2万吨,其中包括口罩1.3亿只、防护服500万套、护目镜200万个,快递员平均每天工作14小时,行驶里程超过200公里。
具体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顺丰在1月24日至2月2日的10天内,为医院建设运送物资超过1000吨,包括建筑材料、医疗设备等,高峰期时,单日运输量达到200吨,是平时运输量的5倍。
国际社会的互助合作
全球抗疫也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包括口罩超过2000亿只、防护服20亿套、检测试剂盒10亿人份、呼吸机30万台,中国还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0亿剂疫苗。
具体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5月,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超过6.8亿剂疫苗,占非洲获得疫苗总量的近一半;向东南亚国家提供了超过7亿剂疫苗;向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了超过4亿剂疫苗,这些援助显著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抗疫能力。
普通公民的自觉配合
普通民众的自觉配合也是抗疫成功的关键,以2021年南京市疫情为例,7月20日至8月13日期间,全市完成核酸检测超过2000万人次,平均每位市民接受检测6次,全市设置采样点超过3000个,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400万人次。
具体到某个小区,如南京市建邺区某社区在疫情期间,居民核酸检测参与率达到99.8%,居家隔离配合度100%,社区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万小时,为隔离居民配送生活物资5000余次,处理垃圾300余吨。
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
疫情期间,教育工作者确保了学生的学习连续性,2020年春季学期,中国全国1.8亿中小学生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停课不停学",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首周,访问量就达到7.7亿次,峰值时每分钟访问量超过100万次。
具体数据显示,北京市在2020年2月17日至4月13日期间,组织全市100万名中小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平均每天在线学习时长6小时,教师平均每天备课时间增加3小时,批改电子作业时间增加2小时,全市共录制优质课程1.2万节,在线答疑超过50万次。
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
科技企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以健康码为例,截至2022年5月,全国健康码累计亮码次数超过600亿次,日均亮码量超过1亿次,大数据分析帮助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超过1000万人,有效切断了传播链。
具体到某次疫情,如2021年广州市疫情期间,通过健康码系统共识别高风险人群50万人,追踪密切接触者1.2万人,发现无症状感染者200余人,科技手段使流调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到4小时,极大提高了防控效率。
新冠疫情是一场全人类的共同挑战,而上述各行各业人士的贡献构成了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医护人员的高治愈率、科研人员的快速研发,还是基层工作者的全面排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用他们的专业、勇气和奉献,为我们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他们的贡献将永远被历史铭记,他们的精神将继续激励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